城市的本质是人口和工业的集聚,城市的规模往往与辐射能力成正比。近年来,随着新型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心城市的总人口不断增加。那么,中国现在有多少大城市呢?
近日,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的《2020年中国人口普查县数据》(以下简称《数据》)公布了各城市(包括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地级市、县级市)的城市人口数据。按照城市规模划分标准,中国目前有106个大城市,包括7个特大城市、14个特大城市和14个Ⅰ71个大城市Ⅱ类型大城市。从省份来看,除西藏外,30个省份都有大城市分布,其中江苏是第二大经济,11个省份,广东和山东各10个省份。
大城市也有这些后备军
城市人口是衡量城市规模的标准。根据国务院2014年11月发布的《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以城市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将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其中,城市常住人口在1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大城市,3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大城市Ⅰ100万以上300万以下的大城市Ⅱ类型大城市;城市常住人口在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是特大城市;城市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的城市是特大城市。
需要说明的是,城市区域是指居民委员会管辖的区域和其他区域,与市辖区、市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有关。换句话说,市辖区内的农村地区不包括在城市地区。总体而言,城市人口规模小于城市常住人口规模,也小于市辖区人口规模。
据《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共有106个大城市,其城区人口达到3.72亿,占全国城区人口的64.7%。106个大城市包括7个超大城市、14个特大城市和14个Ⅰ类型大城市和71个Ⅱ大城市。其中,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天津等7个特大城市。排名第一的上海城区人口1987.3万,接近2000万大关;北京和深圳的城市人口也超过1700万。
武汉、东莞、西安、杭州、佛山、南京、沈阳、青岛、济南、长沙、哈尔滨、郑州、昆明、大连等14个特大城市。其中,2020年武汉市区人口达到995.3万,是离超大城市门槛最近的特大城市。随着中国人口向大都市圈的加速流动,未来城市人口超过1000万的超大城市将越来越多。
14个Ⅰ南宁、石家庄、厦门、太原、苏州、贵阳、合肥、乌鲁木齐、宁波、无锡、福州、长春、南昌、常州等主要城市。其中,南宁、石家庄、厦门、太原、苏州是我国特大城市的主要后备军。
71个Ⅱ主要城市包括5个省会城市、62个普通地级市和4个县级城市。江苏昆山、浙江义乌、慈溪、福建晋江四个县级城市均来自东南沿海地区。就数量而言,这些县级城市的城市人口已超过中国约四分之三的地级市。义乌已成为中国唯一一个人口超过地级市的县级城市。
未来,许多城市人口预计将超过100万大关,进入大城市行列。第一财经记者发现,台州、瑞安、嘉兴、平顶山、安阳、曲靖市人口均超过97万,其中安阳市人口99.1万,平顶山市人口99万,嘉兴市人口98.8万。
区域分布:主要在“胡焕庸线”以东
106个大城市主要分布在哪里?
和中国的人口分布一样,主要分布在106个大城市“胡焕庸线”以东。东部地区有54个,占51%;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各有21个;东北地区有10个。
就省份而言,江苏是第二大经济省份最多的省份,包括10个设区的城市和县级城市昆山。其省会城市南京的城市人口达到791.5万城市。
为什么江苏的大城市最多?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牛凤瑞分析了第一财经。江苏地理特色以平原为主,人口密度高。此外,经济发展吸引了大量人口流入,特别是江苏南部的城市人口增长迅速。另一方面,江苏原有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相对较高,基础较好。
继江苏之后,第一经济大省广东有10个,第三经济大省山东有10个。其中,广东10个城市中有8个位于珠江三角洲。广东有两个特大城市:深圳和广州,人口超过1000万,东莞和佛山。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协会执行会长彭鹏分析了第一财经。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就业岗位众多,吸引了大量人口。在珠江三角洲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很容易形成大城市。
在珠江三角洲之外,广东东部和广东西部都有一个大城市,即汕头和湛江。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城市也是广东正在努力建设的省级次中心城市。彭鹏说,汕头是广东东部潮汕地区的中心,可以推动广东东部的发展。广东西部的湛江将是广东西部的中心城市。在广东东部,广东西部需要以汕头和湛江为支撑点,引领当地城市化进程。
中部6个省份的大城市分布相对均衡。位于京广大动脉边缘的河南、湖北、湖南有4个大城市,山西、安徽、江西各有3个大城市,6个省有21个大城市。
四川是西部人口最多的大城市,达到5个;内蒙古和广西有三个;贵州和陕西有两个;新疆、云南、宁夏、青海和甘肃都是省会城市。再加上重庆,西部地区有21个大城市。
辽宁三省中,辽宁有5个大城市,黑龙江有3个,吉林有2个,三省共的来说,东部三省的大城市数量并不多。
根据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所教授易宝中对第一财经的分析,中国东北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相对较早。20世纪50年代,东北地区布局了大量重工业项目,产业工人众多,城市人口规模较大。除了几个中心城市外,在普通的地级市中,吉林的化工产业、鞍山的钢铁产业和齐齐哈尔的设备制造业发展非常突出。
影响城市人口规模的几个因素
一个城市的城市人口规模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首先,城市人口规模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经济发达的城市往往会吸引大量的移民。例如,东莞、佛山、厦门、苏州等一线城市都聚集了大量的移民,部分城市的移民人口超过了注册人口。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城市化率较低,城市人口百万的城市并不多。数据显示,1981年,中国只有18个大城市的城市人口超过100万。
厦门大学经济学副教授丁长发分析,在计划经济时期,以煤炭和钢铁为代表的重化工产业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华北。这些地方工业化水平更高,铁路交通更发达,城市化率更高。大多数大城市也在北方。
改革开放后,随着深圳、苏州、宁波、无锡、厦门、东莞、佛山、温州等大量东南沿海城市的兴起,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福建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大城市。其中,不仅是地级及以上城市,而且是江苏、浙江、福建的一些县级城市,城市人口也很大。
其次,城市人口规模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行政资源的影响。例如,300万城市人口基本上已经成为划分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的重要门槛。目前,中国有35个城市人口超过300万的城市,主要包括直辖市、规划的城市、省会城市和东部沿海的一些经济城市。其中四个是特大城市;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有3个特大城市、9个特大城市和3个Ⅰ类型大城市;在普通地级市中,只有东莞、佛山、苏州、无锡、常州5个城区人口超过300万,都是东南沿海的经济大城市。
此外,24个省会是省会最大的城市。大多数省会城市作为其所在省份的政治、文化、科学、教育、医疗、交通等中心,聚集了全省最好的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第三产业更加发达,第三产业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市的城区。因此,一般来说,省会城市的城市人口也相对较大。
第三,统计口径因素的影响。地级市及以上城市的城市人口数据不包括下属县级市、县的城市人口数据。因此,虽然一些地级市和所辖县市已经相继发展,但这些所辖县市的城市人口不包括在地级市城市人口统计中。